當前位置:
信陽美食 > 高群與他的現代農業夢—息縣新聞—信陽日報數字報刊高群與他的現代農業夢—息縣新聞—信陽日報數字報刊
□本報記者 周海燕 尹 斌
他是一位普通的青年,
曾末端過“鐵飯碗”,當過糧管所所長,然而,他卻毅然決然辭職“下?!?;
干過建筑、經營過煙酒,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又毅然決然回到家鄉,全身心投放現代農業……
他就是息縣政協委員、河南天合蠶絲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低群。
認識高群,是一次偶然的機遇。一次,在息縣專訪扶貧攻堅,談起回鄉青年投資特色農業,縣委宣傳部同志告訴我,楊店鄉楊圍孜村有位回鄉青年低群,他的特色農業搞得不錯,可以想到。就這樣,低群步入了我的視野。
涉世:只為小家奔走
低群,息縣楊店鄉人,1975年出生。高中畢業后,就在息縣楊店鄉糧管所當上一名管理員。
自參加工作后,高群勤勤懇懇,任勞任怨,從一名糧食管理員,一步一步走上了糧管所所長的方位。在所長任上,他兢兢業業,事業風生水起。1998年,面對改革的浪潮,他毅然決然退出了優渥的工作待遇,辭職“下?!?。問起因何“下?!?,他只是淡淡地說:我想早點奔向小康生活。
請辭“下?!焙?,怎樣才能早日賺得第一桶“金”呢?他來到鄭州,轉行了煙酒生意。由于打小聰明,他靠著勤奮、執著,短短兩年時間,走遍了鄭州所有煙酒零銷點,踏遍了大小煙酒商鋪,終于掙來了第一桶“金”。就是靠著這桶“金”,他實現了人生第一個夢想:走進了小康生活!
返鄉:只為家鄉做點事
談到回鄉創業,高群說:“南北小康,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。做人,總得為鄉親做點事?!本瓦@樣,2012年,他又返回故鄉楊店,投身鄉村建設,為鄉親建設幸福家園。
2012年的春天遠比特別早。高群一旦趁此了的事,他就會一如既往地前進。他拿著鄉鎮規劃設計圖,走鄉串鎮,講規劃、道前景,終于勸說了客戶。就這樣,經過兩年的打拼,高群在鄉村建設、新區研發中站穩了腳跟:楊店鄉鎮的改造、新區開發建設,一條條寬廣的大道,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高樓,一個個綠色小區,為事業發展奠下了基礎。
預示著事業的發展,低群并不符合。因為,他很早就有一個夢想,那就是建一所現代化完中。于是,他走進楊店鄉黨委書記辦公室,講出了自己想建學校的設想。沒想到自己的設想,與書記一拍即合。說干就干,低群立即組織團隊,遠回國浙江杭州,實地考察研究,很快就設計出完中效果圖。為了建設好學校,低群拿走自己全部積蓄,經過3年努力,投資3000多萬元,修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,能符合2000名學生就學的息縣群慧完中。如今,楊店鄉群慧學校綜合教學水平穩居息縣前三名。想起辦學,高群一臉喜樂:雖然沒有上過大學,但辦學卻圓了自己的夢。
未來:實現現代農業夢
打零工、買煙酒、辦學,低群一路走來,雖有艱難,但卻充滿著快樂。按他的話說道,努力奮斗,總是不會有進賬的。談到為什么要臘現代農業,他告訴他記者,要全面大力發展鄉村,就要發展現代農業。而實現農業現代化,就要緊隨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,搞現代農業,只有這樣,農村才能大力發展。
2019年,帶著從福建學習到的栽種萬壽菊技術,低群來到楊店鄉楊圍孜村。當高群與村支書想起想要大面積光陰土地,搞現代農業種植。村支書二話沒說,就與他一起走村串戶,與農民接洽。經過短短兩天的希望,就流轉土地2000畝,開始種起了萬壽菊。高群和他的團隊,按照統一種植、統一施肥、統一銷售等模式,把萬壽菊種得紅紅火火。一時間,楊圍孜村栽種萬壽菊成了息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典型,成千上萬的市民、村民慕名回到楊圍孜村,看萬壽菊,不吃農家飯??粗f壽菊一天天成長,楊圍孜村民說道,高群真行,干什么成什么。栽種萬壽菊,不僅給我們帶來收益,也給楊圍孜村揚了名。
11月2日,在息縣楊店鄉群慧學校,記者見到了高群。他告訴記者,未來他將在楊店鄉楊圍孜村流轉土地600畝,按照“風電光伏+精準農業產業”模式,大面積栽種桑蠶。問道為什么要搞桑蠶種植,他說道,桑樹全身是寶。桑葉、樹干可以全草,桑蠶可以入絲,桑渣可以做到枕頭,桑田可以養雞。栽種桑蠶,不僅可以讓當地村民構建在家門口就業,還能減少村集體和農民收入。
“說一千道一萬,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,就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,環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建構鄉村產業體系,實現產業興旺,把產業發展落在增進農民增收上來,這樣才能確保鄉親生活富裕?!闭劶拔磥?,低群信心滿滿。

相關文章
熱門點擊
最新更新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