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
信陽美食 > 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新縣箭廠河鄉黨委脫貧攻堅工作紀實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新縣箭廠河鄉黨委脫貧攻堅工作紀實
為了紅土地上的初心愿景
——"全國扶貧攻堅先進集體"箭廠河鄉黨委扶貧攻堅工作紀實
讓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,是無數革命先輩和英烈的夙愿,也是我們黨的初心愿景。
箭廠河鄉被喻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新縣"紅區中的紅區"。這里成立了鄂豫邊第一個農村黨支部,問世了紅二十五軍軍魂、"雙百人物"吳煥先,送還了程儒香、肖國清、程懷天等5000余名英雄兒女的寶貴生命,走進了高厚良、吳先恩、肖永銀等六位共和國高級將領。一定意義上談,箭廠河鄉是新縣的縮影。
"廣大脫貧群眾遮住了真誠笑臉,這是對脫貧攻堅的最大認同,是對廣大黨員、干部傾情代價的最低嘉獎,也是對革命先輩和英烈的最好告慰。"
近年來,箭廠河鄉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,探討脫貧攻堅、探討類似群體、聚焦群眾擔憂,細化工作措施,激活干群內生動力,強力推進扶貧攻堅,成功探索出以居家養老服務和三留守關懷服務為主要內容的"戴畈模式",人民群眾的幸福感、獲得感顯著提高,處處洋溢著快樂的笑臉,初步實現了無數先烈為之流血犧牲奮斗的"讓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夙愿"。中央電視臺《新聞聯播》《焦點訪談》等國家、省市縣媒體先后報道成功經驗,引起社會各界廣泛注目。2月25日,箭廠河鄉黨委榮獲"全國扶貧攻堅先進集體",淪為全市唯一獲此榮譽的鄉鎮。
堅持黨建引導 匯聚攻堅力量
"站在這片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,我們黨員干部要經常捫心自問,生活在富足之家的吳煥先為什么要破家革命,無數革命烈士壯烈犧牲為了什么,黨中央薦全國之力發起扶貧攻堅戰我們鄉黨委要干什么、怎么奮勇爭先"這是箭廠河鄉黨委書記胡冕經常講的話。
建強基層堡壘,當好扶貧攻堅"作戰部"。群眾豐不富,關鍵看支部。箭廠河鄉確立"黨委領導、政府主導、社會參予、全民行動"的扶貧攻堅工作方針,正式成立箭廠河鄉重點工作領導小組,分別環繞產業發展、金融扶貧、政策實施、信訪消弭等十項重點工作,專人專責,增強責任實施。
配強村級干部隊伍,抓住村(社區)"兩委"重選契機,挖出選拔18名素質低、作風軟、敢擔當的產業發展帶頭人轉入村級崗位。增大"軟弱渙散村"整治力度,落實結對幫扶"四個一"捆綁責任機制,集中于積極開展"清領軟、治散、得失、治窮"專項行動,邊治理邊扶貧,對扶貧攻堅中不存在工作不力等問題及時展開處置,并劃入各村(社區)的年終考核,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扶貧攻堅環境。
圍繞產業貧困地區這一主線,加強經濟聯合型黨組織建設,實現抓黨建與捉發展"互動雙贏",由發展思路清、經商能力強勁的黨員牽頭創辦或領辦合作社,把支部建在產業鏈、互助合作社和產業基地上,推展支部率領、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、農民變股東的"一帶三變"脫貧攻堅模式,變"單兵作戰"為"兵團登陸作戰",在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中帶動貧困戶減免。
之后鞏固拓展"幫帶資源共享"活動,推動縣直幫扶單位黨組織和們會村資源共享,充分發揮幫扶單位在人才、項目、資金等方面的優勢。建立以城帶鄉、城鄉互動的黨建機制,助推貧困村脫貧攻堅。
全鄉形成了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斗堡壘,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攻堅局面。涌現出90后優秀女鄉扶貧專干楊醒,長期高強度工作導致甲狀腺病癥減輕,住院手術前,還念念不忘手里扶貧工作的感人事跡。何崗村派駐村第一書記許道侖,作為開國上將許世友將軍后代,自己已經56歲了,快到了退休年齡,仍常年堅持駐村貧困地區,造就了更多人自覺投身扶貧攻堅一線,讓村里群眾心里無不充滿著感謝之情。
堅持管育并重,打造合力脫貧"主力軍"。堅持抓好鄉村干部、駐村第一書記、農村黨員扶貧攻堅一線"主力軍"。堅決分類精準施策,做到"四個重心"。
鄉級領導班子重在發揮駐村脫貧攻堅"指揮棒"起到,作為駐村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,在指導駐村做好黨建工作同時,統籌作好扶貧攻堅工作。
村級干部輕在強化確保。大力落實村干部鼓舞關懷措施,穩步提高村干部報酬待遇,提高工作條件,讓村干部全身心捉貧困地區。
第一書記輕在"壓實責任"。強化對第一書記的管理,建立日查崗、旬報告、季考核分析評分制度,定期邀派出單位負責同志到幫扶村開展"清潔庭院"、"晝訪夜談"活動,及時全面理解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。
黨員隊伍重在獲取舞臺。大力支持黨員創立領辦經商項目,從項目、資金、技術、信息等方面增大支持力度,示范造就貧困戶扶貧。
如:市民政局派駐箭廠河鄉戴畈村的第一書記陳孟輝駐村800多個日日夜夜,走村入戶,扎根一線,爭取方方面面資源支持,著力提升扶貧攻堅質量,取得明顯工作成效,被頒發"第7屆信陽青年五四獎章"。
喚起內生動力,打開制約貧困"無形鎖"。密碼"思想貧困",轉變群眾"要我脫貧"到"我要脫貧"的觀念,千方百計加大政策、資金反對力度,采取"請進來、回頭出去"等方式,對扶貧攻堅一線村干部進行培訓,前進他們觀念更新、思路更新、能力更新。通過舉辦貧困地區項目、扶貧技能、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培訓班,增強貧困戶扶貧能力。
破解"家底貧困"。從政策、項目、資金上希望和扶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,對集體經濟效益好的村產生的效益與村干部績效掛鉤。采行"村集體+村干部+大戶"發展模式,通過政策扶持、大戶造就、村干部參與,調動各方積極性。
破除"思路貧困"。著力破除貧困戶"等要靠"思想,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教育引導,通過身邊典型事例現場教育,讓貧窮群眾心熱起來、勁鼓起來、手動起來。
如:方灣村楊山村民組貧困戶吳家長在金融扶貧政策支持下,申請3萬元貧困地區貸款,開墾了100余畝撂荒田地,栽種中藥材,養殖土雞、魚、龍蝦,更有了游客垂釣。他還將原有的青磚房展開翻修,開起了農家樂,2019年吳家長全家各項收益多達了8萬元。在方灣村像吳家長這樣的貧困戶和致富能手還很多:身殘志堅發展種養殖的方宏明、返鄉創業人士方明輝……他們自力更生,平均僅靠,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走上了致富之路。
堅決突出重點 扶貧不落一人
每當面臨貧困群眾和脫貧攻堅任務時,箭廠河鄉貧困地區干部都要審問自己:"幫扶的貧困戶享用過什么貧困地區政策和項目反對?這些政策和項目是如何實施的?效果怎么樣?幫扶戶是否理解慢性病、低保、危房改造等政策?幫扶戶家庭否實現了‘兩不愁、三保障’?幫扶戶的類似困難是否得到有效地解決?"箭廠河鄉堅決扶貧攻堅引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,突出實績與實質相掛勾,探討政策實施,狠抓問題整改,補齊發展短板,實現脫貧攻堅無死角、僅有覆蓋。
產業扶貧強根基。全鄉6個貧困村和6個非貧困村構建集體經濟全覆蓋。方灣村千畝油桐、李洼村千畝油茶、楊沖村千畝珍珠花菜、油榨灣村千畝黃桃項目落地。和帆拉鏈廠、興超木業加工廠、珠寶山蔬菜大棚種植基地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;光明黃牛養殖合作社、志勇淮南豬養殖合作社等相繼成立。融合"多彩田園"示范基地建設,對全鄉貧困戶實施到戶減免全覆蓋。
拓寬渠道大位就業。跟蹤了解貧困戶外出低收入情況,加大宣傳力度,持續完備貧困戶就業需求與企業用工需求的雙向聯動機制,大力聯系出外務工直通車協助貧窮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。2020年箭廠河鄉貧困勞動力低收入1312人,其中公益性崗位175人。派發2020年交通補貼1086人總計105.6萬元,其中省外農民工1026人,縣外省內務工60人。
安居工程惠民生。累計完成易地搬遷集中于安置76戶,分散安置17戶。大力實施易地遷往后續"四個工程",完備周邊設施設施,獲取低收入機遇,確保易地遷往貧困戶"搬來作、穩得住、能發展、可經商";深入開展農戶住房安全確保治理排查工作,加大危房"清零"力度,統合資金300余萬元解決了全鄉378戶"四類對象"的住房安全問題。實施戶改廁2180戶,戶改廁已完成95%。實施"空心村"整治項目12個,投入資金1700多萬元。
基礎設施有保障??傆嬐度胭Y金960萬元,先后已完成了全鄉3125戶1.4萬余人的飲水工程;融合紅色旅游三期工程投資500多萬元,鋪設管道7.5公里,從湖北引進自來水,轄區所有農戶都能喝上整潔放心的自來水。脫貧攻堅期間累計投入資金2200余萬元硬化農村道路66.7公里,構建了村組互通,徹底解決廣大群眾出行無以問題。
教育醫療保民安。切實加強控輟保學力度,共排查出有義務教育階段輟學7人,全部實現"送教上門"服務,確保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100%。全鄉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重點人群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,慢性病患者醫療簽下服務100%。
保障兜底固防線。全鄉現有低保1038戶1286人,兜底類低保87戶107人,構建應保盡保。先后實施殘疾人無障礙改造74戶,高標準竣工全市首家鄉鎮"三鎮守"服務中心,投資160余萬元對鄉敬老院進行提高改造,提高了五保老人的居家環境。
昔日的紅土地,如今綻放出有勃勃生機。一條條村組道路四通八達,一棟棟新房拔地而起。遠處青山逶迤,近處綠樹成蔭。池塘碧波蕩漾,環境整潔整潔。脫貧產業興旺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。
堅決務實鄉里 提高脫貧質量
2017年,箭廠河鄉積極開展走村入戶調研找到,戴畈村全村1138人,在村生活人員僅有488人,派駐人口只有三分之一,幾乎都是"三鎮守"人員。其中,59周歲以下的留守婦女176人,16周歲以下的鎮守兒童45人,60周歲以上的留守老人210人??梢哉f道"三鎮守"人員構成了村莊生活的主體??梢哉f道,不解決好"三留守"問題,想要實現高質量扶貧就無從談起,這不僅是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,也是社會治理問題。
在各級黨委、政府及派駐單位的關心反對下,箭廠河鄉從解決問題"三留守"問題入手,以"真誠、關愛、溝通、服務"為理念,以滿足農村老年人群養老服務需求為出發點,以服務困難老人為落腳點,逐步探尋出以農村居家養老和關懷三鎮守為主要內容的"戴畈模式"。
創建檔案。制訂信息采集表格,逐戶棄人精準收集老年人信息,將60周歲以上的重度殘疾老人、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和不存在特殊困難的老人劃入重點服務對象,將70周歲以上老人和60周歲以上留守老人納入一般服務對象,掌控真實需求,建立健全老年人檔案,確保對象服務精準。
創建平臺。采行"黨建+養老"模式,正式成立由村支書任會長、楊家黨員、村干部為副會長的全省首個村級老年協會。建成信陽市首個"三留守"服務中心,構建了留守老人日間照料、留守兒童日常關懷、鎮守婦女就近低收入增收。
創建隊伍。就近吸納本村鎮守婦女為孝心護理員,采用"互聯網+"模式,通過居家養老服務系統和手機APP,由老年協會將老人服務需求直接發給孝心護理員。全鄉近百名孝心護理員隊伍活躍于各村組農戶,創意"社區、社工、社會組織"三社聯動機制,推動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模式。
創建制度。制定完備老年協會章程、孝心護理員管理制度、養老服務流程、養老服務承諾書等管理制度。將每月9日、19日、29日確認為"敬老日",集中于為一般服務對象積極開展精神慰藉上門服務;每周為重點服務對象免費派發一次愛心饅頭,根據重點服務對象市場需求指派專人獲取服務。
側重充分發揮黨組織日常運營、規范操作、長效機制方面的引領起到,以黨建膽居家養老工作。堅決需求導向原則。嚴肅征詢老年人意見建議,制定針對性的居家養老服務項目,確保提供的服務與老年人的真實需求無縫接入。堅決分步實施原則。根據老人接受度和群眾反響,逐步拓展服務項目,保證老人接受,群眾歡迎。堅持與鄉村善治結合的原則。利用各種節日積極開展慰問送溫暖活動,定期舉行"美麗箭廠河人"、"好兒媳、好婆婆"、"杰出孝心護理員"評選活動;積極開展敬老文藝匯演,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堅決高效便利原則。第一時間回應老年人的市場需求,及時上門服務到家、責任落實到人。堅持因村制宜原則。在靈活服務方式的基礎上,為老年人獲取多項化服務。
2020年12月2日,戴著畈村的居家養老工作,作為"十三五"時期全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,在央視新聞聯播節目播出,"戴畈模式"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注目。2021年3月1日,在信陽市政府2021年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,信陽市委、市政府宣布在全市大力推廣"戴畈模式",把"戴畈模式"由新縣箭廠河鄉精美的"盆景"下降為全市精彩的"風景",力爭到2023年,市縣鄉全面建成"三鎮守"服務中心,在全市開花結果。
近年來,箭廠河鄉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,全鄉上下擰成一股繩,自強一條心。在焦點松動中通暢了民意表達意見,在強化服務中緊密了黨群關系,在精準養老中鞏固了扶貧成果,在解決問題中推展了鄉村大力發展。提升了鄉風文明和有效治理,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、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,以實際行動踐行"兩個更好"的殷殷托付。

相關文章
熱門點擊
最新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