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
信陽新聞 > 河南信陽平橋區:城鄉統籌發展奏響幸福曲河南信陽平橋區:城鄉統籌發展奏響幸福曲
梁婷 王清明 2021-11-04 17:27:08

洗浴著秋日和煦的陽光,信步在河南信陽平橋城區街頭,平中大街水生植物綠得耀眼,小橋胡同涓涓細流涌動,街角小游園中孩子們歡樂嬉戲,楊家人們聚在廣場長亭里天南海北、家長里短,一座從里到外透著豫風楚韻氣息的生態之城、旅游之城、文明之城、快樂之城,像花兒一樣美麗綻放。
城市建設: 打造幸福新家園

在平中大街上,“民俗博物館”被搬到了街頭,土灶臺、縫紉機、黑白電視機等老物件想起人們深深的回憶;豫南民居、楊家信陽鋼廠3D壁畫等城市記憶畫廊,聚起人們濃濃的鄉愁;花卉上墻、綠植遍地,小河流水潺潺,引得人們流連忘返。
時代在變,城市也在變,平橋區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,真切回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執著。
平橋區擯棄大拆大建,堅持舊物利用、保有原味,以藝術的視角、繡花的細膩和工筆畫的手法,對立體空間進行全方位打造,最重要的就是讓老百姓喜歡和失望。
通過對城區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實行綠化升級、提質改建,城市文化內涵有了提高、環境面貌獲得美化、城市業態更加豐富,“豫風楚韻、詩畫平橋”正淪為和諧幸福美麗新平橋的一張燙金名片。
平橋區始終堅持“人民城市為人民”理念,以全國文明城市創立為抓手,推展以生態修復、城市修補為主要內容的“城市雙修”,作好以綠蔭城、以水潤城、以文化城、以業興城“四篇文章”,努力提高城市功能、環境、文化、服務品質,不斷補短板、夯基礎,提服務、惠民生。
在小橋胡同“豫茶書院”,不管什么時候去,精美的小院里都擠滿了人,來參觀的、培訓的、吃飯的……作為老舊小巷改建的典型,小橋胡同越來越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歡迎。在平橋的背街小巷,特色餐飲、書吧茶社、四書五經基地、手工制作等應有盡有,“城市餐桌”“城市書房”和“城市民宿”等新業態盡情展現,平橋區的背街小巷,逐步成為市民周末休閑娛樂的首選地。
按照以城促產、以產養城、產城融合的思路,平橋區城市發展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快,平中大街、小橋胡同、中山古鎮等城區被打扮得愈發光彩照人。
扶貧攻堅:全民闊步奔小康

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,平橋區了解學習秉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工作重要闡述,增強攻堅措施,下足“繡花”功夫,解決疫情影響,全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。
全區有貧困人口的鄉鎮、辦事處、管委會共18個,涉及226個行政村(居委會),其中貧困村60個,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225戶26653人。截至目前,貧困村全部出列,貧困人口全部扶貧,脫貧攻堅圓滿完成了目標任務。
堅持把“兩不恨三保障”作為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,著力解決不存在的突出問題,紗密織牢民生確保網。
全力推進危房改造。全面開展危房改造“清零行動”,嚴把等級評定關口、對象證實關口、標準執行關口、驗收評估關、戶主認可關等五道關口,累計投資8657.36萬元,改造危房6096戶。統籌解決飲水安全。五年來,累計投資1.64億元實行安全飲水工程,確保廣大農村居民喝上安全水、安心水;大力實行農村飲用水水質檢測,總計檢測水樣12858份,覆蓋面積233行政村,保證了飲水安全。積極開展教育扶貧??傆嬐顿Y9183萬元,維修改建校舍78420平方米;投資7490萬元建設寄宿制學校24760平方米;投資7120萬元新建及改擴建農村教師周轉宿舍960套;累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9842人,資助金額3209萬元,教育教學條件進一步提高,貧困學生不應享盡享各類資助政策。認真做好健康貧困地區。五年來,政府累計為貧困人口代繳醫保費75878人,代繳醫保費1552萬元;投資611萬元,對244所村衛生室進行修繕,并新建6所村衛生室,基層醫療條件進一步提升,基本解決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問題。增強兜底保障政策。按時足額派發各種困難群眾救助資金。五年來,總計派發農村低保金、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補助金資金、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、困難兒童基本生活補助、臨時救助金等共計4.06億元,進一步兜牢了民生確保底線。
鄉村大力發展:農村奏響富民曲

五月的明港鎮新集村,油菜花應允盛開,游人如潮。村頭開農家樂的老張最近忙得不亦樂乎,“入春以來,來我們新集村觀光游玩的人真是一拔未回頭,一拔又來,瞧我都忙不過來,今年做生意特別好,一天能花錢好幾千哩!”
像老張一樣,從西大崗的蘭店、查山,到東大崗的陸廟、龍井,越來越多的平橋區農民正在享用發展成果。平橋區強力實行的人居環境整治,給村民們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環境變化,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。
近年來,平橋區委、區政府了解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按照“規劃一張圖、建設一盤棋、產業一條鏈、基礎一張網”的工作思路,立足生態資源等優勢,統籌謀劃,分步推進,全力全域整治農村人居環境,走出一條具備豫南特色的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路子。
五里店辦事處郝堂村以“望得聞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為特色,名列全國首批“美麗鄉村”,被無數游客感嘆為“夢里老家”;明港鎮新集四季有花、古樸古樸,榮獲國家“美麗宜居村莊”稱號,被人民日報稱作“被干凈蘇醒的村莊”。陸廟辦事處陸廟居委會、彭家灣鄉陳寨村、明港鎮何崗村等一批新的美麗鄉村競相綻放。
依托平橋近郊、生態、農業、山水資源等優勢,大力實施“多彩田園”等農業產業項目,推展鄉村自然資本減緩電子貨幣,努力實現產業興、百姓富、生態美的目標。以全域旅游為抓手,打造出近郊鄉村游、東部水鄉泛舟、西部豫楚風光游和中部沿淮生態游等4條精品旅游線路,促進農業與旅游、教育、文化、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,造就千家萬戶就業致富。
平橋區探尋出有了一套“因地制宜、點面結合、建管銳意、共治共享”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“平橋模式”,實現了美麗鄉村由一處美向一路美、由一路美向一片美發展伸延。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刊立場。

相關文章
熱門點擊
最新更新
推薦閱讀